本书是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论文,提出了私有制的出现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这一鲜明思想,在政治观点上,其重要性仅次于后来的《社会契约论》;而在思想体系上,本书可视为《社会契约论》的基础和绪论。在这篇论文中,卢俊一方面借助当时有关野蛮人的人类学资料,一主面展开辩证的想象,回顾了人类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过渡的历史进程,指出人类的进步史也就是人类的堕落史,而私有制的确立,是造成人类不平等及其后果的关键环节。
本书是对西方现代哲学与中国道家思想的比较哲学研究。当资本主义越来越走向商品拜物教的倾向时,技术凌驾一切,自然与人性陷入双重异化,神话的原始性与幸福的允诺都消失了,所谓快感与欲望的享受都被商业广告所支配,人在精神上“无家可归”,这是西方现代性的危机。现代哲学家本雅明与海德格尔则试图为无家可归的现代人打开一条内在超越的救赎通道,寻找东西方再次对话的可能性,并从庄子的“无用之思”中获得极大的启发。本书深入探讨了这场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对话,以及伴随现代性危机而出现的不同哲学思潮。
本套书精选近半个世纪以来英语、德语、俄语、法语等学界有关卢卡奇的经典研究论述,系统展现卢卡奇各个思想发展阶段、各个思想发展维度的国际学术共识,努力为国内卢卡奇研究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本套书三卷本分别对应卢卡奇早、中、晚期的思想,本册聚焦卢卡奇早期思想。
本套书精选近半个世纪以来英语、德语、俄语、法语等学界有关卢卡奇的经典研究论述,系统展现卢卡奇各个思想发展阶段、各个思想发展维度的国际学术共识,努力为国内卢卡奇研究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本套书三卷分别对应卢卡奇早、中、晚期的思想。本册主要探究卢卡奇中、晚期理论著作。
本书是笛卡尔重要的哲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笛卡尔通过普遍怀疑的方法,力图使心灵摆脱感官的桎梏,通过纯粹理智来获得正确的知识。他探讨了上帝是否存在、感官是否可靠、怎样寻求真理避免错误等问题。他从“我思故我在”的命题出发,推出上帝的存在和外界物体的存在,重新确立心灵、上帝和物体的观念的可靠性。本书被看作近代西方哲学的奠基之作,直接引发了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风潮,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套书精选近半个世纪以来英语、德语、俄语、法语等学界有关卢卡奇的经典研究论述,系统展现卢卡奇各个思想发展阶段、各个思想发展维度的国际学术共识,努力为国内卢卡奇研究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本套书三卷分别对应卢卡奇早、中、晚期的思想,本册主要讨论卢卡奇影响最大的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
本书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尔于1931年在耶鲁大学所做的斯多尔斯讲座的文稿。这本妙趣横生的小书提出:伏尔泰、休谟、狄德罗和洛克这些通常被视为近代意识形态先驱的18世纪启蒙思想家,所缔造的“理性时代”实际上远不是理性的,他们从中世纪的舆论气候出发,以新的材料重新建造了另一座奥古斯丁式的“天城”。
本书内容讲述:1934年,当时还是哲学教师、工会积极分子和马克思主义政治活动家的西蒙娜·薇依决定休学,进行一次“个人研究”。作为所思考问题的一部分,她把目光聚焦在工人的生活、工作和发展状况上,想亲身体验工厂。她先是在阿尔斯通工厂当工人,然后成为雷诺汽车公司的一名铣工。她在《工厂日记》中报告的正是这两年的经历(1934-1935)。她在日记中记录了自己的观察、工作、遭遇、时间、收入、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并收集了一些工人所写的文字和书信,在这些文字和书信中,她总结出了这段经历的哲学和道德思考。这本“工厂日记”是一份原始的文件,没有抒情,也没有感伤,在这份文件中,西蒙娜·薇依展现了对当下现实的关注和她始终站在劳动人民一边的立场。
本书将人类历史分为十个时代,彰显了18世纪启蒙运动的历史观,即历史是人类理性觉醒的产物,是人类理性不断解放的过程,历史进步的阶段基本上就相应于人类理性发展的阶段,而在这一过程中人的自由的增长本身也是自然的,因此人们有理由对于未来寄予无穷的信心和希望。
本书讲述了“神”“自由”“吠檀多和心智的方式”“《薄伽梵歌》”“访谈和共修”这些主题。透过主题,我们能够聆听到斯瓦米吉的亲自教导,运用全景视野去全面学习吠檀多智慧,并将这些历久弥新的古老智慧活学活用于日常生活,对于启迪心智、开启觉悟、获得圆满人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张汝伦教授早年即以德国哲学研究闻名学界,而后又转头回到中国传统文化,力图从中国古典中寻绎中国哲学新生的力量。自此比较哲学研究成为他的主要方向。本书即是他中西比较哲学研究的力作,是他以学术切入现实的重要体现。在书中他对诸多现代哲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比如重写中国哲学史、现代中国的理性主义、海德格尔哲学的起源问题、黑格尔和他的《历史哲学》、我国的人文精神等等。从中国哲学的自主和自觉到西方哲学对现代中国哲学研究的影响,从孔子的《论语》到朱熹的释义学,他以其作为一个哲人特有的敏锐和深厚的学养,不仅为我们细致梳理了哲学与政治、文化、教育、艺术等领域的关系,也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