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3”是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四十年前在哲学名著《客观知识》中提出来的概念,它是指由人在历史中创造出来又作用于人的再创造的知识世界。本书书名援引“世界3”这个概念表明了它的学术态度和志趣,即希望开放性地研究艺术史的起源、现状、发展和方法。本书以“图像志文献库”为主题,将美术史的形成、发展,以及当代中国美术史研究如何吸收西方美术史在图像整理这个领域中上百年的经验,加入到有关图像库建设的对话中去,并对建立全球性的图像志文献库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艺术哲学》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习讲述美术史的讲义,包括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绘画,尼德兰绘画和希腊雕塑。对于我们欣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欧洲哲学起源之一希腊雕塑非常具有指导性。从古希腊到19世纪,整整两千年西方美术哲学精髓,在丹纳笔下,变得轻松有趣,亲切可感。阅读这部传世杰作,将会掌握西方美术哲学精髓,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品位,懂得关心美好事物。这是一部帮助人们理解和领会艺术的经典书籍,不管是艺术专业人士,还是业余爱好者,都可以从中获益。
本书是一本探讨文化的边界、认同与对抗的人类学书籍。内容涉及古希腊、古罗马神话、巴厘岛仪式、艺术品、当代艺术等。书稿首先提及“边界”的问题,接着谈及通过“自我”对“他者性”的态度来考察“自我”的思维模式,认为“他者”才是文化的界定者,以及在区分“自我”与“他者”中关联性缺失的作用和场景性的重要意义;最后以疾病和免疫来隐喻文化,形象地论述了不同文化对疾病的认知与分类是不同的。作者认为文化在不断吸收、同化外来元素时,也创造着自己的历史。书稿涉及人类学、艺术史和考古学这三个领域。
本书以优美的文字、清晰的思路讲述了西方美术史的发展轨迹与幕后精髓,详尽囊括了史前时期、罗马时期、哥特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洛可可时期、法国革命与帝国时期以及20世纪之后的人类艺术发展进程与风格特征,并结合艺术发展同期的社会、政治、经济、人文背景进行深刻的评析,让读者在轻松学习西方美术的相关知识同时,更能快速地捕捉其发展历程的主线与深层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