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起点,记述百年来中国青年围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历史主线,展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青年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前赴后继的奋斗历程,探讨中国青年运动由自发到自觉的客观必然性,揭示青年与国家、青年与社会互动关系的生成与演进。
本书对当代资本主义贪得无厌的欲望进行了犀利的审视,并向所有希望阻止资本主义吞噬我们世界的人发出了号召。在本书中,南希·弗雷泽认为,沉重的债务、不稳定的工作和被围困的生计,以及日益削弱的服务,破败不堪的基础设施,还有种族主义暴力、致命的流行病和极端天气等等对所有这些可怕的事情进行追根溯源,就能发现一个共同的罪魁祸首:食人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不是指一种经济类型,而是指一种社会类型:它授权一种官方指定的经济为投资者和所有者积累货币化价值,同时吞噬其他人的财富。资本主义制度使得社会把财富盛在盘子里提供给企业阶层,邀请他们利用我们的创造力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吃饭,但却觉得自己没有义务补充他们消耗的东西或修复他们破坏的东西。这就是麻烦的根源。
桑巴特的《战争与资本主义》一书,与《犹太人与经济生活》《奢侈与资本主义》一起形成姐妹篇,是桑巴特对《现代资本主义》相关内容的展开论述,体现了桑巴特在观察与思考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力量时的心得与体悟。桑巴特在本书中多角度地论述了战争对资本主义的影响和作用,诸如:战争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战争对大宗物资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军队的管理方式对现代企业生产方式的启示与转化作用等等,本书重点指出了现代军队如何从财产的集聚、观念的塑造以及市场的形成三个方面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发展,进而断言:“没有战争就根本不可能出现资本主义。战争不仅破坏了资本主义进程,战争不仅遏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战争还同样促进了资本主义,有了战争资本主义才有可能得以向前发展。”
本书分析民族主义的由来、种种表现及其可能的后果,以警醒世人,保持开放多元的国际观,努力创造一个和平的世界。主要内容包括:何为民族主义?;民族主义的兴起;民族主义的传播;作为一种宗教的民族主义;民族主义与国际战争;民族主义与军国主义等。
本书是梅因晚年对当时大众政府发展方向的一种反思,构成该书的四篇论文全面地考察了大众政府的历史、原则、所蕴含的危险及矫正其缺陷的办法。梅因应用所谓的历史方法(historicalme thod)来探究人类政治制度的发展,从事实而非先验观念出发探究大众政府。梅因指出大众政府从其被再次引入这个世界起,就已经证明自己事实上是极其脆弱的了。梅因给出了一些理由来说明为什么他认为大众政府所走向的那种极端形式是至今为止所有政府形式中最为困难的。梅因则认为大众政府就像当代所理解的那样似乎要求长久的变化,而这与支配人性的常规力量是不相协调的,并因而容易导致痛苦的挫折和严重的灾难。
本书包含《帝范》《臣轨》《庭训格言》三种。《帝范》内容包括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等十二篇,涉及帝王治国从政的若干重要问题。《臣轨》专门讲述为臣之道。《庭训格言》是雍正八年(1730)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稹追述其父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在日常生活中对诸皇子的训诫而成。
本书是上册,包括:秦汉政治概述、秦统一封建国家的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的确立、三公九卿制度与中央政权组织、郡县制与地方政权组织、选官制度和官吏的考核制度、扩大军队,建立严格的军队调动制度和兵役制度、统一法律,建立苛暴的法律制度等内容。
本书是下册,包括:东汉后期的腐败政治、外戚、宦官交替擅权、邓太后临朝听政、阎氏擅权、跋扈将军、五侯肆虐、外戚、宦官火并、党锢之祸、黄巾大起义和东汉王朝的灭亡、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黄巾大起义等内容。
朔风告急。警变时传。眷怀故都。余心戚戚。寄学异邦。频遭激剌。国有佳音。闻之而情舒色喜者。每视在国时为尤切。予自留东以来。每日课余。必检读此邦新闻三数种。凡记载之关吾国事者。必尽览而不遗。